Past Winners
歷屆得主

鄞宗道

返回農村,用雙手蓋一座以廢棄物為建材的創意建築,讓所有資源都能夠生生不息

~當「無用」變成「有用」時,「垃圾」便不再是廢棄物,而成了「資源」,物質也就有了第二生命。 ~

鄞宗道夢想的起源,該從父親的年代說起。鄞宗道的父親大學畢業後回屏東鄉下繼承養豬場的家業,養豬業對環境的污染一直備受爭議,鄞宗道的父親在不斷地思考與實驗後,首創以飼養鱷魚處理養豬廢棄物,並研發人工孵化技術,增加收益。隨著時代變遷,鱷魚園已轉型成為當地孩童的生態教學場所,且在父親的影響之下,與自然界環境共生的生活方式也深深牢記在鄞宗道心中,左右著他往後的人生道路及目標……。

在成大建築系到建築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,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想促使鄞宗道不斷重複嘗試與實驗,試著融合大自然與人工建築,朝著以自然、環保、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向研究,嘗試利用各種農林生長的剩餘物,以及日常生活的廢棄物進行各種有美學價值或實用意義的創作。他選擇酒瓶、樹枝、土、朽木、檳榔桿、檳榔葉做為建材,同時思考這些材料成為建築時與土地的關係,即共生的觀念與活性系統,也就是與自然界共存,並且可隨著環境而做不同的改變。「物質的生命是無窮的,像天上的浮雲或落下的雨水,生生不息,只是形態的不同而已。」鄞宗道進一步強調,用這樣的觀念看待材料、器物甚至於空間或都市,世界將是豐富多元且充滿皺摺,而不是扁平、單薄、單一目的的。「每個物質的生命是循環且無止盡的,都是能再利用且重新賦予生命的資源。」於是,他以「第二生命」為主題,號召年輕同伴,返回家鄉,在農村的角落開始了實驗性的計畫,憑自己的雙手蓋一座以廢棄物做成的創意建築。

如同「亞太建築師憲章」所描述:「建築是融合一個社會的文化與歷史的淵源,是利用了自然氣候、天然資源和經濟力量,是經過原有的知識與創造力以及自由想像和自由行動等,所共同塑造的結晶。所以,一個國家的過去、現在以及對未來所懷抱的希望,均深深地銘刻在她的建築上。由此也讓她在建築的面貌下,留下了恆久的痕跡。」鄞宗道的夢想,不僅僅是用廢棄物蓋一棟房子,而是從本土文化脈絡發展出地域性空間的實踐,提出對於全球化發展的反思,在全球城鄉風貌一致化的趨勢下,更強調在地的營建智慧,且對於環境保護及節省能源也有重大而長遠的影響,進一步期望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。

夢想計畫

號召年輕同伴回到農村的家鄉,以創意的方式,將「無用的廢棄物」轉化為「有用的資源」,憑自己的雙手蓋一座以廢棄物做成的創意建築,並融合在地文化與環保意識,將建築的思考回歸到「文化」與「自然環境」,以期能達到永續發展。

夢想紀錄短片